close
html模版建國前夕中共中央移居香山內幕


從1948年9月12日到1949年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取得瞭重大勝利,國民黨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為中國革命在全國的最後勝利奠定瞭基礎。

1949年3月13日,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作瞭重要報告,並描繪瞭新中國的宏偉藍圖,會上特別強調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的偉大決策。3月23日凌晨,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從西柏坡遷至北平,駐進瞭香山。

當時,中共中央為什麼不直接駐進中南海,而是先要在香山暫時過渡呢?中共中央又是如何從西柏坡安全搬遷到香山的呢?

勘察駐地,選址香山

中共中央機關遷往哪裡?通過多次研究討論,最後由毛澤東拍板決定遷入北平。由於黨中央遷移北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黨中央十分重視,毛澤東曾說:“黨中央進北平,這是一樁大事,政治意義十分重大,一定要計劃和組織好。”

為瞭確保順利遷入北平,1949年1月,中共中央成立瞭由周恩來主管、楊尚昆和曾山具體負責的“轉移委員會”。1949年1月18日,北平和平解放的談判正在進行時,中央直屬機關供給部副部長范離等一行,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勘察中央機關的駐地。范離到達北平後,四處奔波,多方考察,最後選定風景優美的香山,並向北平市市長葉劍英匯報瞭自己的初步意見。葉劍英仔細聽取瞭范離的匯報,對范離選址香山表示贊同。

1月27日,楊尚昆與周恩來商談瞭中央機關的遷移問題,先派李克農負責佈置一切,後以周恩來名義電告彭真、葉劍英早些做準備。1月底,范離帶著葉劍英同志給中央軍委秘書長楊尚昆的親筆信,回到西柏坡向中央匯報。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為確定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央又派社會部副部長李克農一行13人於2月3日赴北平進行全面調查。

2月5日,李克農一行到達北平。李克農在北平同葉劍英、彭真就中共中央機關進北平後的駐地問題作瞭幾次商討,他們都認為城內的警衛工作難度比較大,當時國民黨飛機的作戰半徑還覆蓋著北平,城內防空襲條件也很差,建議先以北平城區20公裡外的香山為中央機關的臨時駐地。

2月7日,李克農與北平市警備司令員程子華一起去香山勘察,發現這裡環境幽靜、林木繁盛,並且有利於防空;而且香山的慈幼院有大約3000多間房屋,隻要把這些房屋稍微修繕一下就可以瞭,正好可以安置中央機關的5000多人。慈幼院是1920年熊希齡以濟貧扶孤為主旨,在靜宜園創辦的,並且建瞭一座漂亮的別墅,即“雙清別墅”,這個別墅正好可以供毛澤東臨時居住。

安全準備,慎之又慎

中共中央確定進駐香山的原因是:

一、確保安全,保證中央機關和5位書記的安全。當時,北平和平解放,反動勢力還很頑固,眾多特務潛伏於此,暗殺、綁架、打冷槍時有發生。並且,青島尚未解放,敵機很有可能隨時來北平轟炸,選址香山無疑是上策。

二、有利於逐步過渡。由於我黨長期處於農村環境,對城市環境不習慣,缺乏管理城市的經驗。因此,無論從生活還是思想都需要有一個逐漸熟悉情況、學習新經驗的過渡過程。

三、房屋困難。北平解放不久,傅作義的軍事機關尚未完全撤出,環境極為復雜,房屋不集中,而香山有3000多間房子,且僅遷出一傢慈幼院即可,作為中共中央機關駐地非常合適。

進入北平,首先要考慮的,而且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安全警戒。北平雖然已經解放,但北平畢竟曾經是國民黨華北“剿總”的所在地,原來就特務機構林立:有國民黨政府的國防部保密局、二廳、黨統局,華北“剿總”二處,閻錫山的特務系統,還有美英的國際間諜。共有多達8個系統的特務。另外,隨著西北戰事的推進,遼沈、平津戰役的勝利,從東北、華北和西北也有大量特務流竄到北平潛伏、暗藏下來,很難在短時間裡查清楚。特別是,北平是和平解放的,國民黨在北平的黨政機關雖然被我方軍管或宣佈解散,但社會政治環境還很混亂。

對於安全警戒,周恩來十分重視,為此,他派瞭一個搞掃雷的和一個弄無線電的跟范離一起,作為先遣人員去香山。

1949年2月9日,陳雲和羅榮桓從東北到西柏坡匯報工作,周恩來請四野先抽調1個師到香山一帶駐守,準備保衛黨中央。四野派吳烈所在部的1個師進駐香山一帶,並在香山制高點“鬼見愁”設立瞭1個高射炮陣地。

1949年2月底,李克農來電,對中央機關進北平駐香山有瞭一個更具體的安排。為瞭保密,此時已確定中央機關進北平後對外稱“勞動大學”,簡稱“勞大”。以“大學”代稱中共中央,是早在第二次國內戰爭時期就有的“發明”:中共中央到西柏坡後,就曾以“農業大學”為代稱。按照李克農的設計,進北平打前站需設3個站點。

第一站稱“勞大”籌備處,設在市區內的馬弦胡同15號,由賴祖烈負責,任務是辦理對外交涉,備置辦公、住宿用具等事宜。

第二站稱“勞大”收發處,設在頤和園西北的青龍橋,由中共中央社會部王范主持,任務是負責中央駐地的社會調查,整頓和清理駐地周圍環境,佈置警衛,並辦理中央機關來人的住宿手續等事宜。

第三站稱“勞大”招待所,設在香山,由中共中央組織部的邊紀忠、中共中央辦公廳行政處辦公室主任田疇負責,任務是負責中央機關和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的辦公、住宿用房的佈置和修繕等事宜。

中央機關駐地的中心就設在香山,中共中央社會部、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辦公廳招待所、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供給部等機關,都將駐紮在那裡。中央軍委機關則駐在與香山毗連的西山一帶。中央警衛團和政治保衛隊分佈在西直門、頤和園至香山沿線。中央軍委作戰部第三局、中央軍委總衛生部、新華社和工、青、婦等群眾團體,根據其工作性質,可以安排駐城內。

到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大搬傢”的事特賣情已經醞釀瞭兩個多月,許多人都在議論,大多數人都感覺準備得差不多瞭,急於動身。但是中間又出現瞭一段小小的插曲:就在全會結束前一天,李克農從北平發來《中央移動時間望能推遲》的電報,電報說對傅作義部隊的改編工作尚未結束,北平的秩序比較混亂,希望再給一點準備時間,請中央的搬遷稍緩一緩。

由於任弼時的身體狀況不佳,周恩來在一段時間裡要集中精力同南京政府代表進行和平談判,而中央搬遷工作的任務又比較繁雜,中央書記處決定由朱德分管中央辦公廳的工作,主要負責搬遷北平的事宜。

3月16日,到北平協助李克農做搬遷準備工作的賴祖烈回到瞭西柏坡,從他那裡瞭解瞭北平方面的情況後,毛澤東主張過兩個月後再進行搬遷,但周恩來和任弼時都主張快些進北平,既然進城的決心已經下瞭,而且北平的政治活動日趨頻繁,中共中央偏居西柏坡,已很難適應形勢的變化。周恩來、任弼時的觀點後來被毛澤東接受瞭。中共中央最終決定於3月23日啟程進軍北平。

在北平,為瞭周密做好各項工作,成立瞭迎接中央遷往北平組織委員會,由葉劍英、聶榮臻、程子華、劉亞樓、李克農5人組成。組委會對安全問題做瞭周密安排。從唐縣到涿縣由華北軍區負責;長辛店到西直門由四十一軍負責;西直門到香山由李克農負責;對空警戒、西苑機場、香山由劉亞樓負責;閱兵由四野負責,準備3個步兵團、兩個炮兵團、一個摩托車團、一個坦克營;城市慶祝及擴大宣傳由市政府主持。民主人士臨場歡迎名單由羅邁電告中央;袁牧之準備攝影。3月21日由葉劍英、李克農電告周恩來、任弼時及楊尚昆報中央,提議中央領導同志由涿縣改乘火車赴北平。

在遷移路線上中央有兩路安排:一路由五大書記從西柏坡、靈壽、正定北上;一路是大部分幹部及工作人超值員經洪子店、溫塘、平山、石傢莊乘汽車北上到北平。

逐步過渡,明智選擇

3月23日上午,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任弼時5位書記率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離開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

上午11時,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出發瞭。下午3時北上到達涿縣,住在四十二軍軍部院內。25日凌晨3時,毛澤東和中央其他領導同志改乘專列從涿縣出發,於6時到達清華園。下午3時,5位書記到達西苑機場會見瞭北平各界代表和已到北平的民主人士。在西苑機場,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們受到北平各界的熱烈歡迎。

閱兵結束後,毛澤東同工人、農民青年、民主人士代表合影留念,傍晚移居香山“雙清別墅”。

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間,指揮瞭渡江戰役和追殲殘敵、解放全中國的一系列重大軍事行動,所以,“香山是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在人民解放戰爭走向全國勝利過渡時期的指揮部”。然而,香山不僅是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領導軍事行動的指揮部,而且還是籌備召開新政協、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以及恢復新解放區的生產和社會秩序的指揮部。

以往,我們總是看重軍事上的勝利,其實中共中央領導新政協籌備會兩次全體會議的召開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起草,是政治方面的勝利,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瞭組織基礎。中共中央為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制止通貨膨脹,制定瞭“四面八方”的經濟政策,並建立瞭統一領導各解放區財政經濟工作的機構——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鞏固瞭軍事勝利和政權建設的成果。

從4月4日到9月16日,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毛澤東在這裡連續發表瞭《南京政府向何處去?》、《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佈告》、《在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上的講話》、《論人民民主專政》、《別瞭,司徒雷登》、《為什麼要討論白皮書?》、《唯心歷史觀的破產》等10多篇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論著,解決瞭建立新中國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從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從西柏坡遷到香山,9月中旬遷到中南海,到10月1日開國大典,在這半年時間內,香山是與舊中國的滅亡、新中國的誕生這個中國近現代史上熱賣的重大轉折連在一起的。歷史證明,中共中央遷駐香山的決定是非常明智的,在新中國的歷史上具有不容忽視的地位。(呂春)

責編:孫麗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fy9re8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